工业制造业企业HR,应该怎么做好薪酬管理的行为标准?

问题:工业制造业企业HR,应该怎么做好薪酬管理的行为标准?

我们以一个实际案例作为说明对象,进行分析:

Y公司是A股主板上市公司,年营业收入数百亿,员工总数超过3万人,属于工业制造行业,在细分行业是中国第一品牌,拥有全球最大的产品制造基地。

Y公司将人力资源从业者分为六个序列,分别是:招聘管理序列、绩效管理序列、薪酬管理序列、培训发展序列、员工关系管理序列、以及综合人力资源序列;其中每个序列又分成四个等级,从低到高依次为:一级工程师、二级工程师、三级工程师和四级工程师。

这个案例主要说的是Y公司对负责薪酬管理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提出的行为标准要求:

【案例分析】

一、薪酬管理序列分别包含的工作模块

薪酬管理序列的工作模块分为三个单元、七个要素,分别是:

第一单元:薪酬核定与发放。包含两个要素,分别是:薪酬计提发放、薪酬确定与调整。

第二单元:全面薪酬体系设计。包含三个要素,分别是:薪酬模式与结构选择、职级体系管理、薪酬水平管理。

第三单元:人工成本管理。包含两个要素,分别是:人工成本规划、人工成本控制与优化。

薪酬管理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问题,针对Y公司,给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:

【解决方案】

二、薪酬管理序列各等级的行为标准描述

1、一级工程师的行为标准

第一单元:薪酬核定与发放

要素1:薪酬计提与发放

·  维护薪酬主数据(如人事信息分类、供应商代码、职级、薪酬、社保、税务信息、时间类型等);

·  准备薪酬福利核算的参考数据,进行薪酬福利数据的录入,完成薪酬福利的计算、工资条的打印、发放与签字;

·

·  进行薪酬福利数据的统计分析(如从职务分层、职级分层等分析),收集薪酬发放中存在的问题;

·  对薪酬发放中员工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。

·

要素2:薪酬确定与调整

根据公司职位地图和公司定级定薪原则,提出四级以下人员的职级薪酬建议;

收集、分析员工反映的薪酬问题,提出薪酬职级调整建议;

告知员工薪酬职级的确定与调整结果,回答员工的疑问,进行薪酬政策解释。

第二单元:全面薪酬体系设计

要素3:薪酬模式与结构选择

收集员工对公司薪酬模式和薪酬结构的意见;

了解不同薪酬模式的优缺点,调查不同人群的需求点,提出各类人员薪酬模式和薪酬结构选择的建议。

要素4:职级体系管理

收集、分析体系/部门职级体系运行过程的问题,提出本部门/体系个别岗位职级的调整建议;

了解IPE评估方法,组织对基层职位的价值评估,维护职位地图。

要素5:薪酬水平管理

参与行业薪酬数据调查,收集、统计分析外部薪酬数据,按要求编制外部薪酬调查报告,提出行业薪酬数据库的优化建议;

结合内部的薪酬数据,在指导下完成薪酬竞争力分析报告的编制;

汇总、分析员工反映的薪酬问题和建议,提出体系/部门薪酬水平的调整建议。

第三单元:人工成本管理

要素6:人工成本规划

与财务协调,统一人工成本各项数据指标的口径;

收集、整理、提供人工成本规划和薪酬总额预算所需数据;

按人工成本规划,结合人力资源规划,编制体系/部门薪酬总额预算草案。

要素7:人工成本监控与优化

按确定的数据指标口径,及时、正确收集人工成本的各类数据,对人工成本进行监控;

通过对人工成本的监控,发现存在的问题,进行简单分析,提出优化建议;

执行人工成本优化和控制方案。

二级工程师的行为标准

第一单元:薪酬核定与发放

要素1:薪酬计提与发放

复核、检查薪酬福利核算的数据;

优化、完善薪酬福利核算流程;

设置薪酬福利核算风险监控点;

根据薪酬政策,核算工资额度计提至各部门,并对计提结果进行初步分析。

要素2:薪酬确定与调整

根据公司职位地图与定薪定级原则,提出中基层人员的职级薪酬建议;

进行薪酬谈判,合理确定员工职级薪酬;

组织策划统一的一般调薪活动,并进行监控。

第二单元:全面薪酬体系设计

要素3:薪酬模式与结构选择

熟悉体系/部门相关业务的薪酬模式(年薪制、职能工资、计件工资、工时工资、技能工资等)的优缺点、适用人群等特征;

根据体系/部门业务特点和发展要求,提出体系/部门的薪酬模式和薪酬结构的设计方案。

要素4:职级体系管理

深入分析体系/部门职级体系存在问题与原因,根据职级体系设计与优化的原则和指导思想,制体系/部门职级体系设计与优化方案;

掌握IPE评估方法,定期组织体系/部门非中层职位价值评估,并担任主评委;

依据价值评估结果,考虑体系/部门内部平衡等因素,确定各职位职级。

要素5:薪酬水平管理

建立行业薪酬数据库的框架结构、薪酬调查提纲和薪酬信息收集关系网,策划并组织开展行业薪酬数据调查,建设行业薪酬数据库;

掌握同行业企业的业务模式,考虑职务、职级、职责等因素,明确薪酬竞争力的有效比较对象、有效比较内容;

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和数据标准,组织开展薪酬竞争力比较分析;

根据比较结果,分析差距的原因,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,明确调整策略,组织编制薪酬竞争力分析报告,为薪酬策略调整提供依据;

梳理薪酬策略制定需关注的关键问题,在公司总体薪酬策略指导下制定本体系薪酬调整方案。

第三单元:人工成本管理

要素6:人工成本规划

考虑人工成本的延展性,对增加的人工成本进行合理分配(分配到哪些体系、哪些项目、哪些人群,是固定部分增加还是浮动部分增加,等);

按人工成本规划,结合人力资源规划,编制体系/部门薪酬总额预算方案。

要素7:人工成本监控与优化

分析人工成本与销售额、产量、人数等数据的逻辑关系,找出人工成本驱动因素,按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类,建立人工成本分析模型;

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,判断问题产生的原因,提出有实效的处理意见;

指导(组织)进行人工成本优化,总结提炼人工成本控制方案,并组织实施。

三级工程师的行为标准

第一单元:薪酬核定与发放

要素1:薪酬计提与发放

审核计提的薪酬额度;

审核公司薪酬福利核算(公平性等),从中发现异常,分析薪酬政策存在的深层次问题。

要素2:薪酬确定与调整

审核中基层或提出中高层职位的职级定薪意见,影响高层决策;

组织策划统一的大型调薪活动,并进行监控;

针对不满员工,进行答疑,解释薪酬政策与调薪依据。

第二单元:全面薪酬体系设计

要素3:薪酬模式与结构选择

指导(或审核)体系/部门的薪酬模式和结构设计方案,影响高层决策;

根据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的要求,分析公司各类人群的特点,提出公司各类人群的薪酬模式和薪酬结构的设计方案;

综合考虑人工成本的可控性、不同业务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等,设计和优化薪酬福利各组成部分的比例。

要素4:职级体系管理

指导(或审核)体系/部门职级评估和职级体系建设与优化,影响高层决策;

熟练掌握IPE评估方法,担任中高层职位价值评估的主评委;

深入分析公司职级体系存在问题与原因,根据职级体系设计与优化的原则和指导思想,制定公司职级体系设计与优化方案;

开发职位价值评估培训教材,对职位价值评估进行指导和培训。

要素5:薪酬水平管理

指导(或监控)行业薪酬数据调查活动,审核薪酬调查报告,指导建设行业薪酬数据库;

根据公司战略、业务重点、人才策略、重点问题和突出的薪酬矛盾等信息,结合人工成本规划,提出公司薪酬策略调整的方向、重点的建议;

判断薪酬竞争力分析的有效性,审核完成的薪酬竞争力分析报告,提出各体系各类人群的薪酬指导线意见。

第三单元:人工成本管理

要素6:人工成本规划

熟悉行业人工成本规划的最佳实践;

按确定的原则和指导思想,组织编制(或审核)公司或体系的薪酬总额预算;

审核体系/部门薪酬总额预算方案。

要素7:人工成本监控与优化

指导(或组织)对人工成本的实时监控,及时预警潜在的问题和风险;

对人工成本监控过程的一些疑难、复杂问题进行分析,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;

了解相关竞争行业人工成本的基本状况,提出人本体系工成本控制与优化的策略、目标;

审核体系人工成本控制与优化方案。

四级工程师的行为标准

第一单元:薪酬核定与发放

要素1:薪酬计提与发放(不作要求)

要素2:薪酬确定与调整

提出职级薪酬调整的原则、方法,建立完善的薪酬调整体系。

第二单元:全面薪酬体系设计

要素3:薪酬模式与结构选择

把握行业的薪酬模式和结构设计的最佳实践;

提出公司级的薪酬政策策略,规划建立薪酬体系或推动公司薪酬体系重大变革,影响高层,降低人均成本,增强激励效果。

要素4:职级体系管理

透彻分析职级体系存在的深层次原因,提出公司整体的职级体系设计和优化原则和指导思想,影响高层决策;

适时引进新的价值评估方法,结合公司实际,进行开发、应用及推广。

要素5:薪酬水平管理

预测行业薪酬发展趋势,提出公司薪酬策略调整指导思想;

审核公司薪酬策略与薪酬指导线建议,影响高层决策。

第三单元:人工成本管理

要素6:人工成本规划

按公司发展战略要求、考虑外部影响因素,提出公司人工成本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;

指导(或审核)公司人工成本与薪酬总额预算及体系的运作情况,影响高层决策。

要素7:人工成本监控与优化

监控人工成本发生的重大偏差,根据公司内外部形势、政策的变化,指导人工成本策略、政策的调整;

把握外部相关行业人工成本的状况,提出公司整体的人工成本控制与优化的策略、目标,影响高层决策。

为您推荐